查看原文
其他

梅兰芳:演员病不得,我随便讲几桩自己带病上场的故事

梅兰芳 梨園雜志 2022-07-30

 更多精彩 点击上方蓝字"梨園雜志"↑免费订阅

 

 “姜六爷的一生,可说没有什么嗜好,他对业务向来认真,本界对他的外号都管他叫‘圣人’。这次‘圣人’逛山,一时大意走出轿子,贪看了一点云栖道上难得遇到的雪景,就会把嗓子吹哑了。这件事深深地教训了我,使我更了解做一个戏剧工作者,在演出期间,对自己的健康要格外注意,就连日常的生活也应该由自己来加以严肃地管束。那天幸而我没参加,姜六爷的毛病要搁在我的身上,这问题就大发了。譬如一出《葬花》,林黛玉一句不唱,还像出戏吗?台下是准不会答应我的。从前我们在北京是拿戏份,唱一天给一天的钱,有病可以请假。刮风下雨,馆子也可回戏。外码头先就没有回戏的习惯,演员也都是包银制度,合同期内,既不可能停演,唱吧,嗓子哑了,唱不出来,所谓进退两难,精神上够你痛苦的。有些演员出来就想挂头牌、当好角,他们不晓得这里面的甘苦,牌子愈高,责任愈大。现在我随便讲几桩,都是我带病上场的故事。


梅兰芳之《黛玉葬花》


 “(一)有一次我在天津贴演《生死恨》。吃完晚饭,到了后台,还好好的一点什么感觉都没有。扮戏以前我照例要喊一两声嗓子。那天只觉得背脊上的一根大筋,受了声带的震动,牵连着非常之痛,有点像是岔气,可比岔气要严重得多。我再高声试着喊一下,不行,简直痛得厉害。玉芙他们在旁边瞧了,很替我着急,幸而嗓音没有变化,喊低音比较好一点。管事的李春林进来催我扮戏说:‘场上的《白蟒台》已经上去了,您该扮了。’我说:‘这个情形怎么能上去呢?’他说:‘您先扮起来,玉芙去请医生了,如果真不行,您再“掭头”,咱们再打别的主意。’我听完了他的话,也只好洗脸准备扮了再说吧。一会儿玉芙果然请了潘经荪大夫来,听我讲完病情,就用听筒在我胸前背后细细检查一遍,潘大夫安慰我说:‘您是风寒入了筋络,不要紧,有办法的,我保险您今天可以上台。’他说完就给我注射了一针德国拜耳药厂出品的‘拿瓦儿金’。他说:‘这种药是专治因受风寒而得的神经痛,打下去一定有效的。’这时候奚啸伯的《白蟒台》快完了,李春林进来过两回,虽然不跟我说话,但是紧张的情绪,也不仅是春林一个人,早在他们那种故作镇定的神态里面透露出来了。我也只顾忙我的扮戏,大约又隔了十分钟光景,我轻轻地喊了一声,居然不觉得痛,跟着使劲再喊一声高音,也好了一点。这一下我的精神顿时就振作起来,一口气把这出《生死恨》唱完,唱到二黄一段,已然恢复了正常。这位潘大夫始终不离开后台,随时照顾着我,这种负责的精神,真是使人感动。唱完了回想起刚才那一幕紧张的镜头,倒真有点不寒而栗,倘若找不到大夫,或是有了大夫,没有这类药品,到时候勉强上台,那就不定要出什么岔子了。


梅兰芳、姜妙香之《生死恨》


 “(二)第三次来上海,就是在去杭州的前几天,我正扮着戏,发现脸上长了一个粉刺,我随手把它挤破了,照样拍粉上妆,也没有理会它。谁知道第二天脸上肿了起来,医生来看了说:‘这是肌肉里面进去脏东西的缘故。’我这才想起昨天挤破的那个粉刺,准是它在作怪。因为我们化妆用的粉,含着铅质,是有毒素的,我挤破了就拍上去,所以很快地发作出来了。这一点小毛病,算不了什么,可是生在一个演员的脸上,而且正是在他的演出期间,就成了很大的问题了。当晚我偏偏贴的是《玉堂春》,苏三要跪在台口,唱很久的时间,台下前几排的观众,很清楚地看到我的脸上肿成这个样子,让他们起一种不愉快的心情,是万万不能这样做的。你别瞧问题虽小,当时怎么应付,的确使我的精神上大感痛苦。最后我才想出一个主意,把《玉堂春》改演《风筝误》,我扮的那个俊小姐,不是常用扇子遮住脸的吗?我就可以借这把扇子来躲闪我脸上的毛病。馆子方面听我带病出台,并不影响他的营业,自然同意我的主张。《玉堂春》的戏单早就印好了,上一天晚上已经发出了许多,许少卿马上改印一批《风筝误》的戏单,那晚居然让我对付过去,台下也并不注意我改戏的内情,这两张戏单我至今还保存着,留作纪念。

 

 “(三)过了八九年,也是在上海演出(那次是和言菊朋同来的,有陈彦衡替他操琴),有一天正要上馆子,临时发觉我的左眼瞳仁起了一个白点,不但痛得难受,眼白也全红了。一位朋友马上介绍一位眼科专家,是个俄国大夫。他检查完了对我说:‘你的眼睛,不是一两天可以好的,应当休息才对。’我的答复是说:‘我跟戏院订有契约关系,不能中途辍演的。’他沉思了一下,又说:‘那只有想个临时救急的办法了。’他就替我敷上两种药,并且加以说明:‘这两种药的效力,一种是把瞳孔放大,一种是去眼白上的红丝的,可以保持到二三小时,药性过去,病态还要恢复的,这不过是治标的方法。’等我到后台扮上戏,果然白点没有了,眼白也不红了。一连几天,都是在到后台以前,先请医生给我敷药,同时服药打针,标本兼治,才慢慢地好了。



《玉堂春》梅兰芳饰苏三

 

 “(四)回戏的风气,过去在北京是普遍流行的。大半是遇着刮风下雪,恐怕座儿不好,戏馆方面,常把预告的戏回掉不唱。其实这是不应该的。观众事先不知道你回戏,冒着风雪,老远赶来听戏,结果是白跑一趟,还要再冒风雪回去,这不是欺骗观众吗!所以我在北京这些年,只要贴出我的戏码,不管刮多大的风,下多大的雪,明知卖座不会好,也决不让馆子随便回戏。南方就没有这种习惯。两年前我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唱期间,曾经因病倒是破例回了一天戏。事情是这样的:我跟天蟾规定是唱一个月,唱到二十几天,有一晚上,忽然肚子大疼,跟着腹泻了许多遍,俗语有句叫‘好汉搁不住三泡稀’,这话一点不错,的确谁都怕闹肚子。我拉到天亮,已经疲乏得支持不住了。我想过去我没有回过戏,而且最反对这种对观众不负责的举动,可是今晚的演出,恐怕要成问题了。赶快先请医生来看了再说,他告诉我还有热度,幸亏并不太高,给我打针吃药,忙了一阵。我又把病情通知前台经理,前后台都有人来慰问我,让我安心养病,馆子决计暂时停锣。今晚回戏的消息,已经一方面送交晚报披露,一方面又在广播里报告,尽量想法避免观众的徒劳往返。我当然很感谢他们种种周密的照顾。到了下午总算迷迷糊糊地睡着了。第二天病势已退,只是两腿无力。经我再三考虑,决定通知天蟾,继续登台。大家都来劝我再多休养两天,我觉得这有限的几天戏,不如咬咬牙把它结束完了,免得老拖着让馆子方面坐耗开支,多受意外的损失,同时我自己也能踏踏实实地安心养病。如果戏不完,心不定,病是养不好的。我承认病后头两天出场,实在是勉强得很,两只脚还是轻飘飘的,走路就跟踩在棉花堆上似的,总算是侥幸对付着唱完这几天戏,整整养了一个来月,才恢复了我的健康。


梅兰芳之《廉锦枫》


 “讲起我的肠胃病,由来已久。远在三十年前,我到日本表演时候,有一次他们请我拍《廉锦枫》和《虹霓关》的《对枪》两幕电影,我那时的经验不够,足足累了一天。大家都全神贯注地忙着工作,也没有顾到吃饭。拍完了,就请我吃他们的‘鸡素烧’。因为饿极了,不免吃过了量。等睡到半夜醒来不好了,肠胃里大大地不答应我。始而胃里闷涨难受,继而满腹疼痛,同时还有高度的寒热。医生今井先生来看了说是吃坏的,经他日夜不离地给我调治了一个月才好的。最严重的是得病那两天,终日昏迷,简直不省人事,情势是相当可怕的。

 

 “吃一顿饭,何至于就会病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,事后经我仔细地推究,原来‘鸡素烧’的吃法,跟我们的烤牛肉不同,他们是用牛肉、鸡肉、粉条……放在油锅里现炸了吃的。喜欢吃得嫩的,半生不熟就咽下去了。当时不觉得,饿了只管多吃,吃完就会口渴,再喝下大量的茶水,这些牛肉、粉条膨胀开来,把胃撑得很大,消化的机能自然就失去了效用,才造成这样严重的症候。这次的教训告诉我,越是饿得厉害,越不能吃得太饱,太油腻更不宜多吃的。饮食方面的常识,比较多了一点,我的肠胃病从此就种下病根了。


梅兰芳之《虹霓关》

 

 (按)我再补充一件梅先生带病上场的故事。这是发生在一九三七年的二月间,他正在南京大华电影院演出期间,我的弟弟源来也在南京,看到了回来告诉我的。他说:“有一个星期日的白天戏,梅剧团贴演全本《红鬃烈马》,梅先生照例是唱《武家坡》带《大登殿》。头天晚上,他睡的屋里水汀的温度太高,第二天起来就觉得嗓子不痛快。吃完午饭,更是哑得厉害。因为白天有戏,不能休养,大家都十分着急。请来一位医生给他打针吃药,还借了一架专治伤风咳嗽的器具,是把药点着了,通过一个玻璃管子,冲着病人的口里喷过来,据说是很有效的。我们就把它带了,提早到了后台,让梅先生按照医生的指示,尝试一下。我看他喷了两回,大约隔着有半小时。我过去轻轻地问他:‘您经过这种治疗方法,嗓子应该松动一点吧?’他皱着眉,摇摇头对我说:“并不见得松动,可能更锁得厉害了。’说着他就试喊了一声,果然还不见松动,就有人主张回戏。我走到台帘边,对外一望,楼上楼下,黑压压的早就挤得水泄不通了。在这种情况之下,如何能回戏呢?场上一出一出地唱过去,快到《赶三关》了。梅先生虽然强自振作地在那里扮戏,从他的精神委顿上看出他的身体是很不舒服的。这时候我才感到好角儿是不容易当的。普通的演员病了,可以请人替代,主要的角色病了,谁也不能代他,就是有人肯代,台下也不会接受的,这叫做骑虎之势,欲罢不能。我也不愿意再逗留在后台,只好抱着沉重的心情,转到前台听戏去了。一会儿奚啸伯的《武家坡》出场,唱完这段西皮原板,照例对后台答话,王宝钏念的那句‘有劳了’,我坐在第六排上,居然听得清楚。跟着倒板过门刚起,我的心房已经跳之不已,情绪的紧张,达于极点了,等到倒板唱完,梅先生仍旧是在满场的掌声中,提着篮子,款步登场。这使我惊讶得有点不相信刚才那句倒板是梅先生唱的。可是后台又有谁能替他唱呢。接下去慢板、二六、快板、摇板,一路顺利地唱完了两出戏。论他今天的嗓子,是比较窄了一点,观众听了却也并不十分注意。我这才知道一个有舞台经验的老艺人,是不可以用普通的尺度来衡量他的艺术的。我赶到后台问他:‘你怎么能唱出声音来的呢?’他说:‘这是我在没有办法之中,临时用的一个急救方法。你听我今儿的嗓子,不是窄了吗?我是用半个嗓子来对付唱的。全凭一股虚劲把它提住了唱,如果劲头用过头一点,马上就能哑不成声。这是假嗓子,怕低不怕高,怕宽不怕窄,我过去也从来没有这样训练过,完全是凑合我今天这条哑嗓子,临时逼出来的。’”

梅兰芳、杨宝森之《武家坡》


 “看了我上面举的几个例子,就知道我们演员在演出期间是最怕生病。有些小毛病,如同脸上肿了,嗓子哑了,如果不要上台的话,本来不算什么大了不起的事。休养两天,不吃药也会好的。可是我们因为还得带了病唱,那就马上发生明的暗的两重困难。明的是今天怎样对付过去,暗的是生了病得不到适当的休养,恢复就比较慢些,身体也不免在暗中受到很大的损耗。所以我们对健康是应该十分重视的。我再把演员的日常生活里千万不宜疏忽的几点,根据我的经验,说出来给大家作个参考。

 

 “(一)饮食部门:(1)除了有刺激性的食品不能多吃之外,太油腻的东西,容易生痰,也以少吃为妙。鲜牛奶、鸡蛋、水果、蔬菜……这些都是有益身体,同时也是我们最需要的食物。(2)唱的前后,冷饮是绝对要禁忌的。尤其是在刚唱完了以后,声带上经过一次比较长久而激烈的震荡,还没有恢复正常的时候,内行管这叫‘热嗓子’。如果拿冷饮来刺激它,顿时就能哑了。这是屡试屡验,百发百中,好比滚水倒在冷的玻璃杯里,一冷一热,马上就会炸破,是一样的道理。(3)俗语有句‘饱吹饿唱’的话,其实,吹笛的吃得太饱,也不见得会合适吧。像我们在表演以前,更不用说,只能少吃为妙,吃饱了,唱起来气儿先就不舒畅,动作也容易吃力。遇到开打的戏,吃过分了上去,很可能突然间发生一种肠胃症的危险。你瞧我只要夜里有戏,这顿晚饭就马马虎虎吃一点算了,非等唱完了戏,回家休息一会儿,才敢放胆地吃。对于这样深夜进餐,当初我也很不习惯。完全为了凑合环境,日子久了,才慢慢地把它改成这样的。


梅兰芳之《霸王别姬》


 “(二)寒暖方面:表演完了,因为出汗过多,周身的毛孔,全部张开。稍一大意,就容易遭受风寒的侵袭。任何人得了风寒症,中西医的下药,都不外乎给你吃些发散剂。不错,吃了病是能够好得快一点的,可是声带经过药力的发散,也一定松弛了。像我的嗓子,根本不宜吃发散药。最初我也没有这种经验,有一次在我演唱《玉堂春》之前,也是受了一点小感冒,请一位中医来给我开方,吃了一剂中药。凤二爷看见了药方说:‘坏了,你今天这出戏准唱不好的。’我先还不大相信,到了台上,果然发觉嗓子不对,怎么也使不上劲。敢情声带松了,就不能收放自如了。我这才信服他说的是经验之谈。他还说不但中药如此,就是西药如阿司匹林一类的发散药,在唱前也不能吃。一种很普通的流行感冒病,生在我们身上,医生就没法下药。治好了病,不利于嗓子;顾了嗓子,病又不能快好。试问他还有什么好办法呢。干脆说吧,我们在演出期间就是不许生病,那么你就应该对于自己的饮食寒暖格外小心。所以我在卸妆的时候,掭了头总是立刻要用热手巾把头盖好,再用干手巾围住脖子,慢慢地落完了汗,穿好衣服,才能出去。你看运动员不也是这样的吗?一场激烈的比赛完毕,不管冬天夏季,都要披上一件衣服,围上一条围巾。也就是为了大汗之后,最容易感受风寒的原故。如果在冬天从一间温度很热的屋子走出去,那你千万得记住,戴好帽子,围上围巾。还要闭上你的嘴。这些都是指的一个演员在演出期间应该注意的地方。讲到锻炼身体一道,那就在你平常不上台的时期,起早、遛弯儿、吊嗓、练工,增强你的抵抗力。老是终年躺在屋里不敢见风,那不成了一个废物了吗?

 

 “(三)睡眠问题:一个演员应该有适当和充分的睡眠。睡眠不足,精神不振,就会影响台上的工作,这是很浅近的道理,谁都明白的。相反,睡得过多了,也不好。照样也会影响到嗓子发闷,失去了亮音。内行叫做‘闷宫’。大概在表演工作期内,八九个小时的睡眠最为正常。

 

 “我知道外国有许多歌唱家和演员们,他们的日常生活都很有规律。好保护嗓子和体力。遇到表演期间,连来访问的宾客,暂时都不接见。家里的人更不用说了是不会去打扰他的。这时候他的饮食、寒暖、睡眠三项,全由指定的医生在旁加以合理的指导和照顾。好让他能养精蓄锐,专心致志地在他的艺术上发扬光大。像这种重视业务,对观众负责的精神,是值得我们借鉴的。”


(《舞台生活四十年》)


- 历史推荐 -


细说京剧《春秋配》的情节与版本

京剧《杨家将·碰碑》中的“石虎”究竟是什么?

中秋节唱不完的“八月十五”

对各戏曲剧种都有帮助的“昆曲身段要诀”

一桌二椅算布景吗?中国戏曲舞台到底需要怎样的布景?

所谓票房与票友:“不懂戏的人,还是不要去学什么戏”

闲话票友:“好名的多,图钱的少,不过不能说是绝对没有”

岑范谈京剧电影《荒山泪》:“戏曲电影还要尊重戏曲”

小议俞派小生唱法:昆曲小生不可“多脂粉气,少阳刚味”

怎么办:京戏日渐单薄,因为不正经的戏被观众疯狂欢迎

京剧伴奏中的“板”:“制板之木,以紫檀为上品,名曰檀板”

梅兰芳回忆在苏联拍摄《虹霓关》:“感到异常疲劳,想要赶快卸装休息”

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
更多梨园旧事get√

投稿请戳菜单“关于投稿”一栏

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

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  



怀旧

梨園雜志

微信号:liyuanzazhi

今日头条:梨園雜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